EN
EN

社会服务

位置: 首页 > 奋进师院 > 社会服务 > 正文

外国语学院“语桥相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开展采茶实践活动

作者:晁梦圆、牛荦、于江 时间:2024-07-15 浏览: 来源:外国语学院

为发挥青年学生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好地让学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劳动之美、厚植劳动情怀,7月14日,外国语学院“语桥相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北马镇台上殷家村月针芽茶园开展实践活动,以调研、参观、访谈、体验等方式,了解当地茶叶种植发展历程,学习茶叶种植制作技术,感悟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以茶为媒 体劳动之美

从来没有一杯茶,仅只是茶而已。在台上殷家村月针芽茶园,队员们在茶园负责人徐必乔的带领下,体验采茶制茶流程,在劳动中领略茶之韵味。漫步茶山,目之所及,皆是生机盎然,微风轻拂,飘来茶香阵阵。徐必乔详细地为成员们讲解了采茶的手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示范了采茶的全过程。随后,队员们戴上草帽、拿上竹筐,模仿着茶农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采摘新芽。烈日下,才劳作半小时队员们就已汗流浃背,腰膝酸软,而茶篓才堪堪封底,队员们深切感悟到茶农的不易。

队员们在炒茶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流程——炒青。该流程温度极高,人工翻转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练习,队员们不惧高温,虚心求教,圆满完成炒茶工作。炒完的茶叶还冒着热气,便要进入下一道工序——揉青。将炒青后的茶叶放于竹编,进行手工揉捻,使其滚动并呈卷曲状,队员们虽不熟练,但细致负责,坚持不懈,力求最好。烘干、冷却、压实、装袋……在大家齐心协力下,一份精美的茶叶终于完成。茶园里体验制茶全过程,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悟其韵,令同学们感触良多,亦回味无穷。

以茶为题 悟发展之道

晾青间隙,队员们与茶园工作人员品茗攀谈,详细了解了茶园的前世今生。茶园主人徐必乔出生在有着数百年种植茶叶史的安徽芜湖三山区峨桥镇,那里家家有种茶的习惯。他十几岁就跟着父亲来龙口炒茶,那时,和茶友品茶聊天,经常会聊到“南茶北种”,探讨“北方到底能不能种茶”的话题。2013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徐必乔在北马镇台上殷家村流转了80亩土地,给“北种”的茶找到了“家”。“这里的土壤适合茶树生长,地块也相对集中,可以连片开发。”徐必乔介绍,从学习种茶树、管茶田开始,他一边研究摸索茶树在北方的生长习性,一边一点点补种,逐渐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2017年春天,茶园进入首个采摘季,新茶制作完成,他把新叶拿到检测中心检测,发现这里生长的茶叶,氨基酸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比南方高,水分含量比北方低。他反复试验,通过增加一遍杀青工艺的方法,不仅把茶叶的香气充分发挥了出来,而且耐冲泡,滋味浓,茶汤特别清亮,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十年磨一剑,徐必乔成为了龙口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获评“烟台优秀茶人”。

一叶兴,百姓富。茶园所处的台上殷家村党支部以领办合作社模式与徐必乔的月针芽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徐府茶叶专业合作社,村里以村集体和部分村民的土地入股,公司提供栽种技术。随着茶叶进入盛产期,茶园扩大种植规模,该村又加大投入,建起茶叶加工厂,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到目前为止,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20多万元。村民除了每年年初可以拿到分红,平时还可以到茶园打零工,有了家门口挣钱的好机会,合作双方以实际行动加速乡村振兴,为实现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以茶为梦 担青春之责

通过对该公司创业之路的详细了解,队员们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且直观的认识,更是对茶叶产业以及乡村振兴有了切身体会。同时队员们结合茶园现状,提出了自己对于茶园建设的意见与建议,比如修缮道路、改善基础设施等。尤其是对徐必乔提出的以茶为媒,以旅为用,促进茶旅深度融合,将传统的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把种茶、采茶、制茶与茶园观光、品茗体验、民俗风情结合起来,与康养、教育、文创、研学等产业进行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完善产业链建构的想法深表认同,同时也交流了思路和想法。结合外国语学院专业特色,队员们还在现场为茶园录制了有关月针芽茶园的英语宣介视频,后期专门制作了双语宣传片留给茶园,为乡村振兴助力小小茶叶做成大文章,让“月针芽”成为龙口的一张靓丽名片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外国语学院“语桥相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以茶为桥、为茶而行,在体会茶韵、体悟创业故事之行中收获颇丰,后期必将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勤奋学习、增强本领的精神动力,继续身体力行,传递生态乡村振兴理念,弘扬文化创新精神,用双语讲好乡村振兴的故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摄影:王苏懿、谢宗浩、房媛媛

供稿审核:于 江

审稿、编辑:侯伟、张淑芬

终审:孙磊

Baidu
sogou